城門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後首個工作天,交通大致暢順。
運輸署表示,今早六時至下午六時,逾3.7萬架次車輛通過城門隧道,當中九成半偵測到「車輛貼」,運作大致暢順。
有旅遊巴司機似乎未習慣不停車收費系統,經過舊有收費亭時慢行,亦有私家車駛近收費廣場辦事處,司機查詢如何收費。
「易通行」實施後,收費偵測器「龍門架」設在收費亭附近。收費廣場來回方向,每邊各有三條通道讓一般車輛使用,最左邊是讓巴士通過。而周日早上五時,獅子山隧道亦會實施「易通行」。
城門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後首個工作天,交通大致暢順。
運輸署表示,今早六時至下午六時,逾3.7萬架次車輛通過城門隧道,當中九成半偵測到「車輛貼」,運作大致暢順。
有旅遊巴司機似乎未習慣不停車收費系統,經過舊有收費亭時慢行,亦有私家車駛近收費廣場辦事處,司機查詢如何收費。
「易通行」實施後,收費偵測器「龍門架」設在收費亭附近。收費廣場來回方向,每邊各有三條通道讓一般車輛使用,最左邊是讓巴士通過。而周日早上五時,獅子山隧道亦會實施「易通行」。
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即日起擴展至城門隧道,有小部分駕駛人士未適應,以為仍可現場繳費。運輸署稱截至下午五時半,錄得約2.6萬架次車輛通過,只有半成未偵測到車輛貼,原因包括無安裝或安裝不正確。
繼青沙管制區兩周前實施不停車繳費「易通行」後,連接荃灣及沙田大圍的城門隧道即日起亦正式推行,跟青沙管制區不同,有偵測器的「龍門架」設在收費亭附近。仍有司機未習慣,以為可以現金繳費。這輛私家車就在收費亭減慢車速,再停在一邊。
城隧來回方向以往有12條收費通道,「易通行」實施後,每邊各變為三條通道,讓一般車輛使用,最左邊就讓巴士通過。
車主吳先生稱:「今次開了三個收費亭(行車線),問題是封了兩個都有很清晰的指示牌,我們看時已經見到有三條通道,讓我們選擇。」
小巴司機梁先生表示:「很暢順,因為今天太少車、不多車。周一至五就不知,車多了可能會多危險,因為全部幾輛車一起過就較危險,你一收窄至兩(三)條線。」
運輸署指繼城門隧道後,獅子山隧道將於接著的周日早上五時起實施「易通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