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樓市涉非港人買家印花稅個案按季大增 分析指與高峰比較宗數仍偏低

本港年初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後,今年首季樓市涉及非本港居民買家印花稅的個案,按季上升六成半,但有物業顧問指,與2018年高峰期比較,成交宗數仍然很低,估計跟內地經濟復蘇較預期慢有關。

年約30歲的侯女士來自陝西,移居香港兩年,從事公司業務估價工作,這日到鰂魚涌一帶,參觀一個開價930萬的放盤。

侯女士說:「房間的東西也都比較新,所以蠻好的,不過考慮到我們家可能人會比較多一點,兩房會不太夠住。」

代理於是再帶她看另一個1,030萬元的單位,雖然價錢較貴,但侯女士相當滿意,說過去兩年一直租樓,直到政府放寬,讓合資格人才居港七年後,可以申請退回額外印花稅,她才計劃買樓。

侯女士稱:「可能我們就是五年之後,可以拿回百分之三十的稅,我們就覺得可能可以在樓價合適的時候,開始看看房子,因為畢竟有小朋友,所以想買樓上車。」

除了在港定居的內地專才,有地產代理指,近月也多了一群內地客。

地產代理林麗青指出:「通關之後都多了很多內地客人來諮詢、找樓盤、參觀單位。如果年輕的那群,他們都清晰知道自己想找甚麼,我們都會幫他們找樓盤。」

翻查稅務局資料,要付買家印花稅的成交,去年第四季錄得113宗。政府今年年初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相關成交隨即升至今年首季的187宗,但有物業顧問指,與2018年高峰期比較,成交宗數仍然很低。

物業顧問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內地人來香港買樓的情況沒有預期那麼多,因為內地經濟始終不是那麼好,內地經濟始終比預期復蘇得慢。」

他預計今年樓價有機會繼續下調,提醒港人不要胡亂追價入市。

陳茂波考慮放寬首置按揭成數 強調政策優先支持市民置業自住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再重申暫時無意調整樓市「辣招」,但會考慮放寬首置按揭成數。

在立法會一個事務委員會上,代表地產界的議員表示,物業市場短期投資持續偏低,非本地買家交易量亦少,中期私人住宅供應超過十萬個單位,亦是紀錄新高,要求政府逐步撤銷樓市「辣招」。

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稱:「無論在供還是求,這個市場指標都告訴我們,『辣招』已經可以功成身退。我想問一問財爺會否考慮接受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逐步取消需求管理措施?」

陳茂波同意現時樓市「炒風」不算熾熱,但強調房屋政策是優先支持市民置業自住。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我們會密切留意物業市場情況,可能的話會再寬鬆一下未有物業但想買物業自用的朋友,按揭成數的比例,這個我會考慮。至於剛才所說的,不同管理需求措施的印花稅稅項,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暫時無意作出調整。」

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去年已由800萬元增至1,000萬元,陳茂波無進一步交代怎樣再放寬。

對於經濟前景,陳茂波稱對全年經濟增長樂觀。

陳茂波指出:「之前估計我們全年經濟增長百分之3.5至5.5,如果外圍環境不至於變得太壞,相信今年我們靠近估算高的部分的增長數字,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他展望第三季訪港旅客和本地消費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