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城市遊走 發掘港式美學

城市中充滿大大小小的設計,好的設計以人為本,兼具功能和美感,融入生活當中。另一方面,攝影師者林曉敏以相片拾遺,發掘跨越世代的設計美學和社會面貌,乃至文化傳承。

林曉敏經常到處漫步,用鏡頭和文字記住香港這座城市裡的一些風景,包括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容易被人遺忘的舊日設計。

攝影師林曉敏表示:「有時我們在城市裡漫步,經常能看見一些舊日的港式美學,或者我會稱之為港式優雅,因為裡面蘊含了工匠的心思和巧手。正如這道通花鐵閘,我有時會覺得它們就像城市裡的一塊蕾絲布,有著剛中帶柔的感覺,因為鋼鐵是一種堅硬的材質,而上面則有細緻的花紋。除了美觀,亦很實用,因為它可以採光,亦可以通風。有時外面的人看到鐵閘,看見裡面還有燈光,代表裡面還有人。」

林曉敏說:「我亦很喜歡去記錄花磚,因為以前的花磚很多是人手繪製的。仔細去看,貌似是相同的圖案,但其實每一塊都有少許不一樣,我覺得這就是手作的溫度。除了花磚之外,紙皮石(馬賽克磚)也經常出現在舊建築內,利用簡單的幾何、正方形圖案,或是心形圖案,也可以堆疊出眾多可能性。」

林曉敏喜歡到處探索,再頹廢、不顯眼的角落都逃不過她的雙眼,她還會用自己的角度拍攝出一種獨特的美感。

林曉敏指出:「我是常常東張西望的人,即使接受訪問時也會到處張望,因為我會讓自己的視點分布在不同角落,有時留意角落位置,原來也能從中捕捉有趣事物。我比較注重環境的空間感,通常我會使用大光圈鏡頭,增加層次感,讓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覺。有很多空間我是使用了50毫米鏡頭,就像肉眼的視覺一樣,水平也是,雖然我的視點會留意眾多不同的角落位置,但我通常會用眼睛水平角度去拍攝 。」

林曉敏續稱:「除了老店之外,我也經常拍攝荒廢的建築物。進入一個空間的時候,我會特別留意該環境的光線,光線通常從窗外或門外進來,即使是荒廢或比較陰暗的環境,只要你捕捉到光線,都可以令它有一個很舒服的感覺。」

林曉敏認為:「社會上有一股懷舊熱潮,但對我來說,這種舊可能是一種新鮮感,有的是我未曾經歷過的時代。我覺得這令我很著迷,因為我們的城市就像一個謎團,有很多秘密或神秘事物隱藏其中。」

【藝文誌】千變萬「化」 要你好看

化妝可透過不同光線去影響視覺,甚至不同顏色也會影響我們的感覺,所以化妝屬於視覺藝術的一種,本集便請曾為大型舞台劇做過化妝設計,甚至參與電影及歌手化妝工作的Julie ,教大家如何營造出適合自己的妝容。

視覺藝術化妝師Julie Hui表示:「因為不同的舞台劇或電影也好,都會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扮演,所以,首先要熟讀劇本,並要了解每個角色所扮演的內容是甚麼,然後再根據演員的輪廓、特質,從而扮演導演要求他們所做的角色。所以每次為不同的舞台劇或電影塑造角色時,都要做大量資料搜集,去了解表演者、了解當中的角色,然後作出配合。」

Julie Hui稱:「現在可以塗粉底,上粉底你會見到不同的顏色,通常一般人只會選一隻粉底顏色,我們會在不同的皮膚色塊上塗上不同粉底顏色。如果選對顏色,即使薄薄一層粉底,都能營造出自然效果。」

記者問:「我見到你在調色盤上,混合了三種不同顏色,三種色你都會用到嗎?」

Julie Hui說:「都會用到的,因為亞洲人皮膚暗啞、偏黃,如果再選用偏黃的粉底,上鏡、照相的話,便更顯泛黃、暗啞,所以粉底一定要選用帶粉紅的,那麼外貌看起來會較精神。如果選用偏皮膚本身顏色、即偏黃的粉底,效果便較平面,也會顯得較無血色。」

記者表示:「那化妝是否越白越漂亮?因人們經常認為一白遮三醜。」

Julie Hui認為:「又不一定,因為偏白的話,可能會令膚色變灰,所以要留意底色,例如底色偏暗啞的話,便需要調色霜,改變皮膚顏色,然後再塗適合個人膚色的粉底。塗完這個後,便用一隻較淺的顏色,塗在光影的部位。何謂光影部位?就是指較面上凸出的位置,把其光影加強後,即可收自然呼應之效,否則皮膚只有一種粉底顏色,感覺就顯得平面。」

記者說:「我日常化妝打光影和陰影,通常是上粉底後才塗上,但現在見你好像同步化在臉上?」

Julie Hui指出:「因為當用粉底都能達致該效果時,便不用強行加光影,除非有特別要求,現在你照照鏡,只需一層薄薄的底妝,毋須太多遮瑕,已感覺很自然、平均。」

記者表示:「真的啊,你有上妝的這邊臉,確實比另一邊我自己化的漂亮得多,好神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