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公誕慶典疫後首次復辦 配合「開心香港」沿途多間商舖提供優惠

今日亦是譚公誕,不少人到筲箕灣譚公廟參加傳統慶祝活動。

一陣陣鑼鼓聲,為譚公誕揭開序幕。遊走筲箕灣的大街小巷,舞龍又舞獅,都是想告訴大家,經過三年疫情,活動再次復辦。小朋友舞得認真,大朋友舞得盡興。

飄色巡遊不單是長洲太平清醮「特產」,筲箕灣都有。他正是「譚公」。相傳譚公是元朝惠東歸善人,即現時廣東惠州,少年得道,練成長生不老之術,雖然名稱有個「公」字,但年屆80仍保持童顏,更能預測天氣及治病,被譽為「海上守護神」,受不少漁民供奉。

來看巡遊的除了區內居民,更吸引不少市民特意跨區認識這傳統節日。

梁小朋友表示:「這處很熱鬧、音樂很好聽。(今年)希望(升中)呈分試不太難。」

陳太稱:「最重要是小朋友很好看、很可愛,剛才有位打鼓的小朋友很厲害。」

但有市民就認為氣氛不及疫情前。

呂小姐指出:「之前可以在這處停留,我們能與他們(舞獅)拍照,現時圍封了,要擠出來都很難。拍照時只能拍到其他人的頭。」

配合政府「開心香港」活動,沿途20多間商舖提供優惠,讓市民可以邊吃、邊看表演。

筲箕灣東大街商戶負責人彭先生說:「我們特意加設小食部,出了一個牌照賣魚蛋、燒賣,我們預計(生意額)比平時有五成至七成升幅。」

譚公誕慶典今年亦有創新,設計全新標誌,又首次派發「譚公福餅」,保佑市民年年風調雨順、安居樂業。

譚公誕慶典疫情後首次復辦 有市民認為氣氛不及以往

今日是譚公誕,不少人亦到筲箕灣譚公廟參加傳統慶祝活動。

團隊由工廠街遊樂場出發,在筲箕灣區內巡遊。除了有舞龍、舞獅,沿途亦打鑼打鼓,奏樂助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等亦參加巡遊。

譚公被譽為「海上守護神」,相傳譚公是元朝惠東歸善人,即現時的廣東惠州,少年得道,練成長生不老之術,能預測天氣及治病,受不少漁民供奉,希望保佑他們風調雨順、安居樂業。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不少善信都會在有百年歷史的筲箕灣譚公廟慶祝譚公誕。有市民稱專程過來體驗傳統節日。

慶典在三年疫情後首次復辦,有市民認為氣氛不及以往。

梁小朋友稱:「這裡很熱鬧,音樂很好聽。」

被問到有甚麽願望,她說:「希望呈分試沒那麽難。」

呂小姐指出:「看過五年、但疫情就停了,(今年氣氛)差少許,可能因為圍封。之前可以在這裡停留,在這裡跟他們(舞獅)拍照,現在圍封了,擠出來都很難。」

陳太表示:「第一次來看,跟小朋友介紹(譚公福餅)是在這裡拿的,要一起分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