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警打擊違泊 惡司機發難「放飛劍」涉襲警被捕

屯門龍門路昨晚(4日)10時許發生襲警案,一名34歲姓陳男子於龍門居違例泊車,警員遂上前調查。有人未有聽從警員指示出示駕駛執照,並懷疑向1名男警吐口水。

警方經調查後,以涉嫌襲警將姓陳男子拘捕帶署,現正被扣留調查。案件交由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九隊跟進。遇襲男警感到不適,清醒被送往屯門醫院檢查。

有工程師指避雷裝置非百分百有效 氣象專家稱閃電軌跡隨機多變

屯門和田邨設有避雷裝置,但閃電依然擊落大廈中層,有工程師指裝置並非百分百有效,氣象專家亦指閃電軌跡隨機多變。

雷電交加,閃電軌跡多變,氣象專家指有些垂直、有些橫向,原因是空氣中電阻不一。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說:「閃電是一節一節向地面行,原來一個閃電向地面行,有個先頭部隊,先頭部隊將前面大概幾十米空氣,將前面空氣變得帶電,更電離化。大氣層空氣不是完全均勻,有些地方容易將空氣電離化,變了最後閃電軌跡會『Z』字形或『之』字形,所以變了早上有單位不幸,機會很少被雷電擊中。」

本港高樓林立,較常見的避雷裝置是俗稱「避雷針」的「引閃桿」。不少摩天大樓的款式是一支指向天空。至於屯門和田邨和其他公屋則採用鋁質引電片,原理也是引電至地面。

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發言人何永業認為:「系統並非百分百保證,它只是令吸引閃電機率最高,但今次就吸不到。香港閃電次數很高,不少當然大部分在大自然,樹木、土地打中逃走,只有小部分被樓宇『引閃桿』吸引,只不過無聲無息事情過了,沒有引起任何注意,不等於今次事件暴露甚麼設計危機,或是『引閃桿』、閃電保護系統失效。」

他強調雷暴期間應留在建築物內,遠離金屬窗框,避免意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