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深受民眾喜愛。但社會生活變遷,缺乏演員和經費,令藏戲的傳承面臨困難,去四川康定一個藏戲團看一看。
高亢雄渾、婉轉跌宕的唱腔,迴盪在藍天白雲、群山曠野之間。一隊戴著面具的表演者,手持道具花束,載歌載舞。
鼓和鈸兩種樂器配合打出節奏。四川康定木雅地區這個唯一的藏戲團,成員由農民和牧民組成,是有百年歷史的民間藏戲演出團體。
今年53歲的團長扎西降措,是木雅藏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能歌善舞會打鼓。他說藏戲表演一般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崇拜、講故事和祝福,可以持續兩、三天,但現在通常只有幾分鐘。
康定木雅藏戲團團長扎西降措指出:「藏戲以前是在廣場上表演的,但現在更多在舞台上表演,我們可以因應不同時長和場地,對表演作出調整,不過仍然會保留藏戲的最基本特徵。」
他說,藏戲傳承面臨,經費和人才短缺的困難。木雅藏戲是口傳身授,但多數有文化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而戲團年輕演員亦有學習和生活壓力,難以靜心學戲。
扎西降措表示:「我們沒有足夠的經費,我們25個成員都沒有薪水,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寧願賺錢,而不想練習或者學習藏戲。」
有600年歷史的藏戲,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年後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名錄。
據了解,當地政府已對木雅藏戲採取多項保護措施,多方籌措資金支持,並在各種演出、節慶、節日為木雅藏戲搭建表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