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有藏文化「活化石」美譽 多方籌措資金支持冀解決傳承問題

藏戲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深受民眾喜愛。但社會生活變遷,缺乏演員和經費,令藏戲的傳承面臨困難,去四川康定一個藏戲團看一看。

高亢雄渾、婉轉跌宕的唱腔,迴盪在藍天白雲、群山曠野之間。一隊戴著面具的表演者,手持道具花束,載歌載舞。

鼓和鈸兩種樂器配合打出節奏。四川康定木雅地區這個唯一的藏戲團,成員由農民和牧民組成,是有百年歷史的民間藏戲演出團體。

今年53歲的團長扎西降措,是木雅藏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能歌善舞會打鼓。他說藏戲表演一般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崇拜、講故事和祝福,可以持續兩、三天,但現在通常只有幾分鐘。

康定木雅藏戲團團長扎西降措指出:「藏戲以前是在廣場上表演的,但現在更多在舞台上表演,我們可以因應不同時長和場地,對表演作出調整,不過仍然會保留藏戲的最基本特徵。」

他說,藏戲傳承面臨,經費和人才短缺的困難。木雅藏戲是口傳身授,但多數有文化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而戲團年輕演員亦有學習和生活壓力,難以靜心學戲。

扎西降措表示:「我們沒有足夠的經費,我們25個成員都沒有薪水,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寧願賺錢,而不想練習或者學習藏戲。」

有600年歷史的藏戲,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年後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名錄。

據了解,當地政府已對木雅藏戲採取多項保護措施,多方籌措資金支持,並在各種演出、節慶、節日為木雅藏戲搭建表演平台。

四川有七旬村醫僅收一元象徵式診金 為經濟困難村民治病

當醫生除了要有「妙手」,更需要一顆「仁心」,四川就有村醫盡心盡力醫好每個人,甚至只收一元診金,為有經濟困難的村民治病。

上山採藥,研磨藥材,診治病人,都由這位鄉村醫生「一腳踢」。76歲的苗長培在四川南江縣雙廟村,足足做了40多年村醫,為這個偏遠地方的村民診治各種奇難雜症,成為「守護神」般的存在。

村民苗波稱:「我的腿腳那年受傷後一直發抖,通過他的針灸就好了不少,這麼多年都沒有復發過,曾經縣醫院、區醫院都聘請他去。他一直堅持駐紮在農村,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正所謂醫者父母心,面對經濟有困難的村民,苗長培只收取1元象徵式診金。

鄉村醫生苗長培指:「遇到病人有錢沒錢我都要救,他沒得錢算了。這個錢無所謂,因為救人、因為我愛好這個事,因為我通過行醫這麼多年,我認為救人確實很好,給人們帶來歡樂。救個人等於救個家。」

苗長培以生命影響生命,他女兒苗媛亦跟隨爸爸,走醫學這條路,並在畢業後,兩父女一起為鄉親服務。

苗媛表示:「從小因為受他的影響,我經常跟在他身邊,所以說我才選擇這個(職業)。我還是會堅持,在我本土這個地方為大家服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