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廣州南沙粵港澳合作方案 助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國務院發布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合作方案,提出將南沙打造成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

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實施範圍為廣州市南沙區全域,總面積約803平方公里。其中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三個區塊作為先行啟動區,總面積約23平方公里。

目標到2025年先行啟動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35年,成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方案提出5個主要發展目標,在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方面,提出高水平建設南沙科學城,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實施稅務寬免;亦會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台,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到南沙創業,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範圍、探索推動南沙的國企等,引進港澳青年人才。

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研究進一步降低香港專業服務業,在內地提供服務的准入門檻;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加快研究按程序在南沙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杆,允許港澳企業在南沙獨資或控股的開發建設項目,採用港澳工程建設管理模式。

考慮到地方財力、債務風險情況和項目融資需求,廣東省政府由今年至2024年,每年將南沙地方政府債券限額新增至100億元人民幣。

大灣區內地城市試行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 申請者稱有助到港交流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今日起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六類人才可以申辦。有申請者認為,簽注有助到港進行交流。

49歲的雷曉明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行醫20年,主理過多項「通波仔」手術。他這日來到市公安局海珠區分局辦理「人才簽注」。他引述職員指,他是首個辦證的人。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雷曉明說:「個人來說肯定都很期待,因香港畢竟在醫療方面,整個大灣區也是領先,包括藥品、醫療器械技術等,香港都是走在世界最前。」

他指辦理過程順暢,費用240元人民幣,七日後會收到申請結果。

即日起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六類人才,可申請「人才簽注」赴港澳。其中傑出人才的簽注,有效期為五年;科研、文教及衞健人才,有效期是三年;法律及其他類人才則為一年。取得簽注後,可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地區,每次停留不超過30天。

雷曉明認為簽注有助到港進行醫學交流。

雷曉明指出:「之前的簽注都屬於自由行簽注,一年兩次或三個月兩次,對於一個交流、學習,次數是不足夠的。如果有多次,我們做一些短期研修等,就會帶來方便。」

人才簽注的辦證手續,可通過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政府網站或者12367服務平台查詢。

新政策實施首日,在廣州南沙舉行的首發儀式上,有六名科研類人才首批獲發簽注。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亦到廣州,出席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大會。陳國基提到人才簽注政策,將便利大灣區內地人才南下到港進行交流訪問,為打通大灣區的人流注入新動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