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福建安溪竹藤編,有上千年的歷史。當地有非遺技藝傳承人女承父業,闖出一片新天地。
一雙巧手加上一條條竹籐,在上下翻飛之間,紅色的篆書字體浮現於藤面,精緻又典雅。
泉州安溪竹藤編技藝傳習所內,技藝傳承人陳紅萍正忙於編織她的新作品《三字經》。陳紅萍的父親是已故工藝美術大師陳清河,受到父親影響的她,七歲開始就學會簡單的竹藤編藝。
安溪竹藤編技藝傳承人陳紅萍表示:「學了那一些基礎的東西,我小時候就是假期就做了很多很多這一方面的工作。」
成年後她起初做外貿,但為傳承父親的手藝,就放棄收入頗豐厚的工作,回到父親身邊,重新學習竹藤編工藝。
竹藤編的編織造型豐富多彩,用料考究,具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陳紅萍認為要傳承手藝,教會其他人亦十分重要。
陳紅萍說:「把它用現代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所有的人接觸到這個東西,有這個基礎做起來就得心應手。」
在忙碌的創作之餘,陳紅萍亦為竹藤編技藝編寫了校本教材,更時常到傳習教室、非遺場館親自教導學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竹藤編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