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辦漢代文物精品展 從多角度解讀歷史風貌

山西舉辦漢代文物精品展,透過約270件文物,展示2,000年前漢代楚國諸侯的奢華生活。

山西博物院舉行「大漢楚王」文物展,運來在徐州漢代諸侯王墓出土的超過270件文物,吸引大批市民前來觀賞。

這件S形玉龍,其晶瑩剔透的玉質,和精雕細琢的巧妙工藝,令人嘆為觀止。由這件寬闊厚實的盔甲,參觀的市民可以一覽漢楚雄兵的威武英姿。

這件陶繞襟衣舞俑,更是繼秦始皇兵馬俑和咸陽楊家灣漢兵馬俑之後,第三次重要發現。所有展品中這件金縷玉衣最搶眼,由2,500多塊玉片和金線製成,是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殮葬品。

展覽工作人員梁芳說:「像金縷玉衣出土的數量非常少,非常罕見、所以它非常珍貴,這件金縷玉衣呢,是當時只有王子這樣身份的人,才可以享用的這種高級別的葬具。」

今次展覽力求從多角度,解讀漢代諸侯國的歷史風貌,為公眾了解漢代文化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梁芳稱:「此次展覽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從楚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殮葬文化等四個方面來反映,當時漢代楚國諸侯的奢華生活,熱情奔放、兼容並蓄,進步又不失浪漫的時代精神,那麼漢代盛世奠定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主基調,為後世留下了非常豐厚的文化遺產。」

今次展覽將會持續至10月10日。

山西運城舉行「馬拉鼓車」民俗表演 慶祝豐收

山西運城新絳縣舉行「馬拉鼓車」民俗表演。

馬伕一聲令下,騾馬車在鑼鼓聲中奔馳向前。每逢大時大節都會舉行的馬拉鼓車,有逾千年歷史,由30多匹體型一致的騾或馬,佩戴紅花領、鈴鐺和戰旗,拉著車上敲鑼打鼓的樂手。

20位馬伕揮鞭趕馬,騾馬車長驅直進,寓意五穀豐登的5面大鼓不停轉動,猶如梅花盛開。鼓手會戴上安全帶,確保安全。

馬拉鼓車表演負責人張新旭說:「(人們)都是來看馬拉鼓車的,用車拉就不好看了。選馬都要好馬,個子要大、精神要好,顏色都要一律的,(馬)戴著鏡子、紅綢辟邪。」

源自山西運城的馬拉鼓車,由古代戰車演變而來。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兵駐紮當地,擂鼓助威、振奮士氣。到明末清初,馬拉鼓車演變成民眾慶祝豐收。

馬拉鼓車鼓手王映雪表示:「我們新絳陽王鎮是一個鼓樂之鄉。怎麼說呢、從我們當地的吧,從小孩到老人,都喜歡這個大鼓的表演,特別是每個節日都會慶祝。」

已成功申報市級非遺的馬拉鼓車,當局稱還會努力向省及國家申報,要將這項千年民俗傳承下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