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為美國大幅增加對台軍事援助鋪路。在北京,外交部表示,已就有關法案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台海局勢緊張之際,由22名美國共和民主兩黨議員組成的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周三以17票贊成,5票反對,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台灣政策法》被視為1979年《台灣關係法》制訂以來,美國對台政策的最全面調整。
一旦獲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並由總統拜登簽署生效,美方未來四年會提供45億美元軍援資金,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台灣政策法》亦表明,台海兩岸一旦出現敵對行動,中國大陸會受到制裁。
由於有部分條文或與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有牴觸,引起拜登政府關注。外委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指,議案已作出少許修改,但以象徵性為主。
台灣傳媒報道,外委會通過的版本,移除了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改為在軍備轉移上,以「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
外委會強調,議案的通過是要清晰表明,美國並非要尋求戰爭或加劇與北京關係緊張,反而是要審慎而具策略地降低台灣現正面對的威脅。議案將交由參議院全院審議和表決,亦須得到眾議院通過,並由總統拜登簽署,才能正式生效。
在北京,外交部稱中方堅決反對有關法案,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有關法案嚴重違背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對中方所作承諾,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干涉中國內政。該案如繼續審議推進甚至通過成法,將極大動搖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對中美關係及至台海和平穩定,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發言人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將視乎法案的進展和最終結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