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消費物價上升 有學者料今年通脹將進一步升溫

內地上月消費物價上升。有學者認為,隨著內地復常步伐加快,今年通脹會進一步升溫,但不會出現歐美超高通脹情況。

內地復常步伐加快,加上臨近農曆新年,帶動去年十二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百分之1.8,升幅較前一個月高0.2個百分點。總結去年全年上升百分之2。

與去十一月比較,上月整體價格持平。細分的話,鮮菜和鮮果價格,比起去年十一月分別上升百分之7和百分之4.7;豬肉價格就繼續跌,跌幅達百分之8.7。

非食品方面,出行及娛樂活動逐步恢復,飛機票價格上升逾百分之7,電影及演出票價上升百分之5。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稱:「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有學者認為在中央致力保供穩價下,預計未來通脹情況不會好像歐美國家般失控。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指出:「內地國企不是將物價轉嫁給消費者,當然隨著內地動態清零政策放棄後,我們看到未來這一年當中,通脹的升幅會高於現時的情況,內房仍然需要時間控制。」

他預期到年底,內地通脹可能達百分之4。

日股再創近33年新高

日經平均指數再創近三十三年新高,收市升693點,至32,217點收市。

日經平均指數突破32,000點,是1990年七月以來首次,巴菲特持有的三井物產和伊藤商事升幅百分之2至3。今年以來日股累積升逾兩成三。

日本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山道裕己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日本通脹正將日本推進新時代,預期日本人不再積蓄太多現金,轉為在股市尋求更好回報,以應對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因而推動日本股市。他解釋,通縮時期現金為王,但通脹來臨需要對沖通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