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夫婦定居南京發展中醫藥事業 曾當核酸檢測義工助抗疫

一名台灣青年在南京認識太太,並一同在當地發展中醫藥事業。

在台灣讀生物科技的凃嘉凱,父母都是中醫師,亦經營藥材生意,大學畢業後到南京中醫藥大學進修中醫,更認識成為他太太的同學。

他太太來自台中,兩人畢業後決定留在南京從事中醫工作,凃嘉凱主要提供中醫兒科推拿,透過穴位按摩矯正兒童的視力及步姿等。

凃嘉凱稱:「這個小孩不太會走路,現在還好了,就是他左邊和右邊不平衡,右腳是好的,左腳是不好的,所以他走路會晃,就非常容易跌倒,他需要去康復科做一些訓練,然後到我這邊來之後,我再給他做一些刺激,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孩。」

凃嘉凱說看到病人逐漸好轉,充滿成就感。新冠疫情爆發,他就加入做核酸檢測義工,經常忙到凌晨才回家。

凃嘉凱看好當地中醫藥前景,計劃與太太繼續在南京發展事業。

南京15歲少年獲取錄劍橋博士後 父親稱從小養成好習慣為關鍵

南京一名15歲少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取錄為博士後。

15歲的何宜德,3歲時在雪地裸跑的短片,在網上引來熱議,之後又駕駛過帆船、飛機,穿越新疆羅布泊,多次獲得世界機械人大賽冠軍。

他8歲報名參加南京大學自學考試,順利通過22門課程考核,11歲就拿到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科畢業證書,之後完成本科,同時攻讀碩士和博士。他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何宜德說:「我覺得首先第一個,就是要在學習中要給自己定目標。有目標之後,你再去學習就會事半功倍。第二個我覺得就是用一些科學的工具,我通過錄音筆或者錄屏,把聽不懂的地方再去複習。」

他父親從商,重視對孩子的培養。

何宜德父親何烈勝指:「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尤為重要,因為陪伴讓孩子能夠堅持得更久。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小的時候行為習慣的一個養成。」

學習之餘,何宜德亦酷愛機械人競賽,善於編製程式和操控。亦會學習南京剪紙等傳統非遺手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