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年輕人興起交換舊物 分析指反映環保及物盡其用生活態度

內地多個大城市的年輕人近年喜歡交換舊物,物盡其用。

你家中有多少件衫、褲,著過一、兩次就放入櫃底?這些書曾幾何時,都是主人愛不釋手的心靈慰藉。

在武漢,大批年輕人拿著洗淨的衣物、抱著可愛的公仔,來參加舊物交換活動。

有武漢市民稱:「我拿了一條裙,是我買的第一條,但是我沒有穿過。」

另一名武漢市民說:「今天帶了幾件裙子,然後還有一件大衣。」

亦有武漢市民表示:「我們換了一個提升智商的機關鎖。」

入場後要先為舊物寫下它們的故事,等待下一任主人。

一名武漢市民指出:「物與物的交換不是說,我們只是隨便拿甚麼東西、簡單地交換,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連接吧。」

活動發起人王珊珊表示:「就是通過這個交換,很多人說沒有想到,自己覺得沒有甚麼用,甚至不太喜歡、很雞肋的物品,在另外一個人手裡,他很喜歡、是個心愛的寶貝。看到這樣的事情在不斷地發生,感覺自己也會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

兩日的活動,成功交換的舊物超過三千件。去年開始,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年輕人興起交換舊物。有社會學家指,反映他們著重環保、物盡其用的生活態度。

內地解壓類消費需求攀升 專家指反映年輕人看重情緒價值及精神療癒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愈來愈多年輕人在工餘追求精神療癒,令解壓類消費需求攀升。

著齊裝備,拉弓、瞄準,正中箭靶,在武漢這間射箭館,不少年輕人透過體驗射箭來放鬆身心。

有顧客稱:「(精力)非常集中的時候,你就忘記了身邊其他的壓力。」

射箭館教練何龍指出:「這個月的人流量相對於上個月來說,增長了百分之70左右。」

寵物體驗館亦是不錯的選擇。

顧客周小姐表示:「小貓、小狗這種沒有距離感,牠就會主動地來貼著你,然後你就會被需要這種溫暖感。」

走入全市首間顛倒博物館,在採用180度倒立實景設計的室內空間,參觀者只需擺好姿勢、旋轉手機,便可輕鬆獲得懸浮空中的「超能力」。

看準有市場需求,商家不斷推出解壓類產品。昆明這處室內場館,體驗者可在彈床區翻騰跳躍,在投籃區完成花式入樽;亦可在攀岩區模仿,電影武林高手飛檐走壁。

來到這間手作館,原本製作地氈的傳統工藝,亦被年輕人用來紓解壓力。

簇絨體驗者王小姐指出:「Tufting(簇絨)可以用毛線,去打出自己喜歡的一些圖案,讓人覺得很有成就感。」

有專家指,市場出現各種新型解壓方式,反映年輕人看重情緒價值和精神療癒。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雲認為:「年輕人他們在成長過程當中,他們更被鼓勵去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方面這樣一些變化,他們可能更願意為這些情緒類的消費去買單。解壓類產品和服務的這樣一個爆發式的增長,那也是源於市場雙方的一個共同的這樣一個作用。」

有數據顯示,現時內地有810間企業,在名稱、經營範圍、產品服務或商標等範疇包含「解壓」,反映「解壓經濟」興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