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七旬村醫僅收一元象徵式診金 為經濟困難村民治病

當醫生除了要有「妙手」,更需要一顆「仁心」,四川就有村醫盡心盡力醫好每個人,甚至只收一元診金,為有經濟困難的村民治病。

上山採藥,研磨藥材,診治病人,都由這位鄉村醫生「一腳踢」。76歲的苗長培在四川南江縣雙廟村,足足做了40多年村醫,為這個偏遠地方的村民診治各種奇難雜症,成為「守護神」般的存在。

村民苗波稱:「我的腿腳那年受傷後一直發抖,通過他的針灸就好了不少,這麼多年都沒有復發過,曾經縣醫院、區醫院都聘請他去。他一直堅持駐紮在農村,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正所謂醫者父母心,面對經濟有困難的村民,苗長培只收取1元象徵式診金。

鄉村醫生苗長培指:「遇到病人有錢沒錢我都要救,他沒得錢算了。這個錢無所謂,因為救人、因為我愛好這個事,因為我通過行醫這麼多年,我認為救人確實很好,給人們帶來歡樂。救個人等於救個家。」

苗長培以生命影響生命,他女兒苗媛亦跟隨爸爸,走醫學這條路,並在畢業後,兩父女一起為鄉親服務。

苗媛表示:「從小因為受他的影響,我經常跟在他身邊,所以說我才選擇這個(職業)。我還是會堅持,在我本土這個地方為大家服務。」

四川阿壩有人蒐集藏族民歌 致力整理改編冀傳承文化

四川阿壩有人致力蒐集藏族民歌,經整理改編繼續傳唱。

他們正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傳習所內,學習川西北民歌。

川西北民歌傳習所負責人華科稱:「我們傳承的就是壤塘縣本地的一些民間的民歌,歷史悠久,有些民歌可能有600年、700年,它這個(內容)五花八門的,最主要通用的內容都是讚美自己的家鄉、讚美自己的故鄉、讚美自己的生活、讚美自己的長輩。」

傳習所2014年成立,負責人帶領學員蒐集以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川西北民歌,又結合現代生活內容,將部分改編創作成新民歌。

華科指出:「到民間去採集,採集之後到傳習所匯總。就把它整理好之後,就形成現在的簡譜和音樂再傳承下去。我們這個山歌已經走到上海去過,我們的歌手到上海大都市裡面去唱的時候、非常非常受歡迎。」

傳習所有30多名年輕學員,包括21歲沙窮尼瑪,他從小喜歡唱歌,一年前到傳習所學習藏族民歌並到各地演出,積累經驗之餘,還賺取生活費。

川西北民歌傳習所學員沙窮尼瑪說:「我特別想成為歌手,我哪裡地方都要去唱歌,膽子越來越大了,音樂給我帶來了快樂,也給我收入了,我以後在這裡一定要好好地學習,堅持下去。」

傳習所計劃今年到甘孜、青海等地,蒐集更多藏族民間音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