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就俄烏戰事向普京發拘捕令 烏方指決定具歷史性

國際刑事法院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拘捕令,指控他涉嫌在烏克蘭干犯戰爭罪行。

國際刑事法院主席法官霍夫曼斯基說:「國際刑事法院發出兩張拘捕令,就烏克蘭情況拘捕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利沃娃貝洛娃。俄羅斯總統兒童權利專員,涉嫌戰爭罪驅逐兒童,從烏克蘭佔領區到俄羅斯。」

法院指檢視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呈交的資訊及證據後,認為指控可信,普京要為上述戰爭罪行承擔個人刑事責任,至於如何執行拘捕令,就需要國際合作。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批評國際刑事法院提出的問題令人震驚及不能接受,強調法院的任何裁決對俄羅斯都無法律效力。

俄羅斯及許多國家一樣,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司法管轄權。俄羅斯在2016年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烏克蘭總檢察長表示,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的決定,對烏克蘭及整個國際法體系都是歷史性的。

時事通識: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日前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拘捕令,指他涉嫌在烏克蘭干犯戰爭罪行。俄方強調法院任何決定對俄羅斯都無法律效力。

國際刑事法院總部設於荷蘭海牙,負責起訴和審判干犯種族屠殺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

聯合國大會在1998年就《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草案進行表決,以120票贊成、7票反對及21票棄權獲通過,當時中美都投下反對票。

美國後來轉變態度,在2000年簽署該條約,但由於美國被指控在伊拉克戰爭犯下侵略罪,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政府提出《美國軍人保護法》草案,要求賦予美國軍人豁免起訴權,被國際刑事法院拒絕,美國就宣布退出《羅馬規約》。

在同年7月1日,批准簽署《羅馬規約》國家達到60個,規約正式生效。現時締約國增至約120個,但不包括中、美、俄三大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