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0名港澳台青年赴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 了解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

一班來自港澳台三地青年早前在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參加探秘之旅。

約50名港澳台青年,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及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等地,透過參訪、體驗及研學等,了解大熊貓及認識生物多樣性。

台灣青年李偉國表示:「這次的行程我們不只是看我們還可以學習到圈養大熊貓的一些知識,然後做一些研學的體驗活動,然後到戶外去做遊覽,我覺得這些東西會讓我們對於國寶大熊貓這個大型IP(品牌形象)有更多更深層的認識。」

除了大熊貓,亦有逾千種動物在此生活,當中110種更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香港青年梁鈞宜稱:「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一個區域,我們很難進得來我想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然後能夠把鏡頭裡的內容反饋給我們港澳台一些青年朋友,能夠更好地呼喚大家能喚醒這種保護自然的一種熱情。」

專業巡視員全程介紹保護區內生態。

澳門電子競技總會副會長梁炳超稱:「這類型的一個活動,對於我們港澳台的青年來講非常非常有意義,認識如何去保育環境愛護我們地球。」

他們都表示要與外界分享,國家公園保護生態的成績。

台灣低音提琴演奏員加入重慶民族樂團 冀兩岸年輕人交流傳承民族音樂

重慶民族樂團有來自台灣的演奏員,發揮專長之餘亦享受當地的生活。

排練、演出。生於台北的陳品程在當地主修大提琴與低音提琴,2018年被重慶民族樂團簽約引進。

重慶民族樂團演奏員陳品程說:「小時候拉大提琴的,後來長大一點到初中的時候進了樂團,然後發現低音提琴這個樂器,然後就對它比較有興趣。等到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跟老師學習,要畢業的時候,剛好這邊樂團在招聘,然後就想可以嘗試一下,然後就過來了。」

五年來他經常演出,足跡遍布重慶約一半區縣,不論在演奏廳還是鄉野,都珍惜同享受每次演出機會。

陳品程表示:「因為重慶民族樂團是重慶市一個唯一的一個民族樂團,也是政府下面的,所以就是很多活動、下鄉、公益的都要演,然後也都要做。」

他亦認識不少重慶朋友,學會方言,很喜歡目前工作和生活。為讓更多人認識低音提琴,他在樂團組織下,到多間中小學授課。

陳品程稱:「低音提琴在重慶的話,學習的人數絕對比不上其他的樂器。一個樂團裡面其實很需要低音,就是要有高中低三個聲部才會和諧。」

他希望兩岸年輕音樂人多交流,為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