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當初是如何選擇現在的職業嗎?其實抉擇早於童年開始!「東張+」 今集《非常星期天》請來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彭俏姿(Gigi)探討目前教育界熱烈討論的「小學生涯規劃」,原來這樣的規劃不單不會為小朋友及早定型,而是擴闊他們的選擇範圍,增添人生的彈性。
Gigi指出,「小學生涯規劃」目的是要透過提供多元體驗,加強學童對自己的了解,讓他們深入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擴闊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探索更多人生可能。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森(Linda Gottfredson)的理論,一般人職業發展會在成長階段這樣定型:
6至8歲:依據性別排除部份潛在職業
9至13歲:考慮社會地位來選擇職業
14歲以上:回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從剩餘的職業中做選擇
「所以我估計你現在的行業,可能未必是你最喜歡的,但一定是在你選剩範圍裏面選擇的。」Gigi這樣的推斷其實放緒大部分人皆準,筆者回想起來,傳媒行業也的確是自己初中時開始考慮的未來職業,各位觀眾們,你們也是這樣嗎?
![]()
🧑🔧規劃突破就業框框👨⚕️
因此,「小學生涯規劃」就想突破這些限制和框框,Gigi說:「我們希望及早告訴他們,其實很多職業男女都能做的!其實很多職業無分貴賤,只要你覺得有意義就可以做!」這些觀念可以重新擴闊孩子未來職業的選擇,避免過早定型,令選擇越來越少。
行行出狀元,Gigi說出重點:「其實『小學生涯規劃』最重要我們想告訴他們,生命有很多可能性,透過不同的可能性,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有夢想,有很想做的事情。」
正所謂「生命滿希望,前途由我創!」其實人生不妨作多方面的嘗試,有時「此路不通」,還有條條大路,可能其他的路更適合自己,不用被社會以至親友的期待過份限制,祝大家都能自信地活出獨一無二的真我!🌈
🌈專家介紹🌈
彭俏姿,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香港教育大學的客席講師,專長涵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以及生涯規劃教育培訓。
🌈《非常星期天》系列專訪
「東張+」獨家訪問,將會探討一些「非常」、「不尋常」的人、事、物,包括特殊特質或症狀,例如特殊需要學童、情緒問題,婚姻問題、或者失眠甚至老病等問題,讓公眾打破日常種種刻板印象和誤解,加強理解情緒受困人士的需要,給這些已經很努力的人們多一點理解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