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唔肥唔止睇體重!連頸圍都關事 5個關鍵指標你要知👉🏻

肥唔肥唔止睇體重!連頸圍都關事 5個關鍵指標你要知👉🏻

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不應僅依賴體重,而應關注體脂率和其他關鍵指標。成年女性體脂率超過30%,男性超過25%,可能被視為超重或肥胖。肥胖分為全身性肥胖和向心性肥胖,後者健康風險較高。

以下五個指標可快速評估肥胖程度:

  1. 皮褶厚度:測量大胳膊、肚子和後背的皮褶厚度,通過捏提皮膚來判斷脂肪積累情況。
  2. 腰圍:女性超過80釐米,男性超過90釐米,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3. 臀圍:測量臀部最寬處。
  4. 腰臀比:女性超過0.85,男性超過0.90,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腰臀比高的人往往屬於「蘋果型身材」,腹部脂肪囤積過多,下肢肌肉含量較低,屬於一種「隱形肥胖」。
  5. 頸圍:男性超過38.5釐米,女性超過34.5釐米,提示肥胖風險增加;男性超過38.5釐米,女性超過34.7釐米,提示慢性疾病風險增加。

只要任一指標超標,都應引起重視。這些指標有助於更准確地評估個人健康狀況。


改善體脂率需要結合合理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下是一些具體建議:

  1. 均衡飲食: 控制總熱量攝入,確保攝入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 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魚、雞肉、豆類和低脂乳制品,有助於增加飽腹感和促進肌肉生長。 減少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避免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於控制飢餓感和降低總體熱量攝入。 吃健康脂肪,如橄欖油、魚油、堅果和種子。
  2. 規律運動: 結合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和騎自行車有助於燃燒脂肪,而力量訓練如舉重、做俯臥撐和深蹲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以及兩天的力量訓練。 盡量減少久坐時間,多走路,使用樓梯代替電梯。
  3. 生活習慣: 確保充足的睡眠,缺乏睡眠會影響荷爾蒙水平,增加飢餓感和脂肪儲存。 管理壓力,因為壓力會導致體重增加,特別是腹部脂肪的積累。 避免飲酒和吸煙,這些習慣會影響代謝和增加脂肪儲存。 保持水分,喝足夠的水有助於新陳代謝和控制食欲。
  4. 監測進展: 定期記錄體重和體脂率,了解自己的進展。 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以適應身體的變化。

記住,改善體脂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持續的努力。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飲食和運動計划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