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 老翁無任何不適 抽血出現一異常 大腸鏡檢查揭長3cm腫瘤

大腸癌 | 老翁無任何不適 抽血出現一異常 大腸鏡檢查揭長3cm腫瘤

【大腸癌/篩查/篩檢/糞便】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詹宜學早前在Facebook發文,指有一名女子帶父親來看症,原因是「糞便潛血反應陽性」。

詹宜學透露,該名老翁一直都是在家附近的醫療院追蹤高血壓和抽血檢查,從未做過大腸癌篩檢,所以第一次接受糞便篩檢。檢查結果數值非常高,女兒便立刻帶老父找他求診,然而患者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肛門指診也沒有異狀。

惟詹宜學發現對方的抽血報告有輕微貧血,遂安排他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升結腸有一個3厘米大的腫瘤,另有約1.5厘米大的息肉,於是安排切片檢查和息肉切除,並安排後續的轉診處理。

甚麼是糞便潛血反應?

詹宜學解釋,肉眼看糞便是正常顏色,但進一步檢驗發現肉眼看不到的出血反應,有可能是大腸癌,因大腸息肉表面收到糞便摩擦造成出血反應,但也有可能是肛門口痔瘡出血。不過,這也能有助早期發現大腸癌、大腸息肉,及早接受治療。

詹宜學指大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除了定期的內視鏡檢查,大腸癌糞便篩檢也有助早期發現大腸癌。據台灣衛福部統計,每2年一次的糞便篩檢,可降低35%的大腸癌死亡率。

如大腸癌篩檢陽性,沒有必要重新檢驗,應趕緊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如大腸癌篩檢陰性,也建議每2年接受一次大腸癌篩檢。另外,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其實有可能只是痔瘡出血、息肉,所以看到報告千萬不要慌張,就醫檢查靜待消息就好。

大腸癌8大身體警號
  1. 血便、黏液便
  2. 長期或慢性腹部不適
  3. 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改變)
  4. 大便形態改變(變軟、變細、不成形)
  5. 時常有便意感,總感覺糞便無法排空
  6. 不明原因貧血、疲勞、容易喘
  7.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8. 腹部出現不明腫塊
大腸癌10大高危群族
  1. 50歲以上 : 因超過一半以上的大腸癌病人,年齡大於50歲
  2. 大腸癌的發生與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及低纖維飲食有關
  3. 飲酒、吸煙者
  4. 糖尿病
  5. 肥胖
  6. 排便習慣不正常、長期便秘
  7. 愛吃紅肉者
  8.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患者
  9. 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患者
  10. 其他疾病  如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炎、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者

【延伸閱讀】

大腸癌 | 45歲男排便正常 無異常出血 逾月持續出現一症狀確診三期大腸癌

大腸癌 | 排便正常無腹痛卻患大腸癌 別忽視一個早期口腔徵兆 4招預防關鍵壞菌滋生

放屁 | 吃太多蛋白質會放臭屁 每日放屁多少次屬正常? 放屁出現3大異樣恐有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