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腎臟】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生陳怡廷指出,腎臟位於後腰部,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維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調節血壓並促進造血。然而,腎臟健康經常被人忽視,直至病變發生,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陳怡廷表示,台灣的慢性腎病盛行率逐年攀升,但只有約1成病人知道自己的腎臟有問題,他便建議透過以下「泡、水、高、貧、倦」的口訣,幫助識別腎臟異常。
1. 泡(泡泡尿)
腎絲球的過濾功能損傷,形成持久、不易消散的泡泡尿。
2. 水(水腫)
腎臟無法有效排出多餘水分,導致下肢或眼皮水腫。
3. 高(高血壓)
體液平衡和內分泌失調,易出現高血壓,並加重腎損傷。
4. 貧(貧血)
紅血球生成的作用受損,導致貧血、臉色蒼白、易喘。
5. 倦(疲倦)
電解質不平衡和毒素累積,使人感到倦怠無力、疲憊。
陳怡廷表示,腎病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至出現疲倦、水腫、食慾不振等時,通常已是病情中、末期,因此早期篩檢很重要,檢測腎功能的方法包括抽血檢查腎絲球過濾率、尿液檢查尿蛋白。
慢性腎病8大高危群族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65歲以上長者
- 長期服用止痛藥者
- 腎病家族病史者
- 吸煙者
- 代謝症候群患者
-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者,藥物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