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餸 | 飯菜攤凍易染菌 隔夜再食恐中毒腹瀉 營養師教3招預防加熱米飯注意一點

隔夜餸 | 飯菜攤凍易染菌 隔夜再食恐中毒腹瀉  營養師教3招預防加熱米飯注意一點

【仙人掌桿菌/中毒/蠟狀芽胞桿菌/隔夜飯/隔夜餸】台灣營養師蔡正亮在Facebook發文,指有天乘坐巴士,順手關掉冷氣的吹風口,旁邊一名伯伯稱想吹涼外賣的菜飯,認為這樣做飯菜便不會「腐敗」。

他又指有些人購買熱油飯後,會刻意打開放涼,然後再冷藏起來,以上行為看似沒甚麼,但一到夏天,就會提高食物中毒的風險。

室溫放涼易染仙人掌桿菌

蔡正亮解釋,隔夜飯或蒸炒過的澱粉食物,特別是米飯製品,如一般的白飯,煮熟後若放在室溫下一段時間,若未密封和覆蓋、暴露在空氣中,會容易被「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污染,又稱「蠟狀芽胞桿菌」。這種有害菌會產生芽胞,故耐熱溫度比一般細菌高。其產生芽胞後,會釋放一種腸毒素,要加熱至攝氏90度以上最少5分鐘,才能完全殺滅。

蔡正亮透露,仙人掌桿菌的胞子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如空氣、土壤,甚至連昆蟲都是攜帶者。所以巴士上的伯伯買的熱飯,打開盒子讓其暴露在空氣,原本用意是避免飯菜腐敗,然而飯菜帶回去後,有加熱還算沒事;如沒加熱直接吃,或隔夜後才吃,就很容易引發仙人掌桿菌中毒。仙人掌桿菌中毒分為嘔吐型和腹瀉型,以腹瀉居多。

3招避免仙人掌桿菌中毒

1. 提前預防

蔡正亮指加熱後的澱粉食物,特別是米飯類,盡量別放在室溫下超過1小時,尤其避免暴露在空氣中。

2. 注意溫度

儲存時避開危險溫度帶,特別是攝氏10至40度之間。應冷藏在5度以下,或熱藏65度以上,可大幅減少仙人掌桿菌的中毒風險。

3. 充分加熱

任何澱粉類食物,最少加熱90度以上最少5分鐘,才能殺滅壞菌及毒素。使用隔夜飯或冷飯,若是大量拌炒時,要注意可能會加熱不均,必須延長加熱時間。

【延伸閱讀】

隔夜餸安全嗎?揭秘翻熱次數、不宜帶飯的食物及隔夜菜處理5大誤區【警惕中毒風險】

隔夜餸 | 翻熱食物營養流失易食物中毒 3類隔夜餸恐誘癌忌加熱進食

食用安全 | 進食受污染食物可染大腸桿菌 正確保存剩餸方法 冷藏幾耐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