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公院/醫院/加價/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急症室/藥物/專科/門診】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今日(25日)公布,已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期望透過改革公營醫療資助架構,理順公立醫院的服務供求、減少浪費濫用和加強醫療保障,令公營醫療系統的財政可持續。
新的收費將於2026年1月生效,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及引入每年1萬元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加強支援危重病人。
長期慢性病患者或需每月覆診
對此,一名男網民在Facebook群組「筲箕灣西灣河關注組」中發文,指急症室收費大增至$400防止濫用可以理解,但對增加專科門診和藥物收費、以及藥物最多只開4周感到不解,認為對患有慢性長期病的市民極不方便,「係咩意思?迫有長期病的市民每個月覆診?」
網民提醒全年收費上限需申請
此外,對於「診金連藥費1萬元封頂」,事主提醒「小心魔鬼在細節」,雖然全年收費有上限,但需要申請,「呢個封頂係需要申請,即係唔一定批畀你,而且需要時間等!真係好過分!」
網民:覆診密咗更加難排到
帖文曝光後,不少網民都認同事主的看法,指藥物分量減少,患者覆診次數增加,同時增加醫藥費,「黐線!一次開4星期咁『多』?不如每次淨係開1劑啦,一日食3次就叫個病人一日嚟3次,逐次收費仲和味呀。睇住佢食咗藥先走,好似飲美沙酮咁好冇?一定唔嘥藥喇」、「每次只開4星期,長期病患者覆診密咗,更加難排到+醫生工作時數增加,醫生人手更不足/醫療支出增加」、「唔知邊個天才唔明咩叫因小失大,香港醫療資源不嬲已經不足,仲cut」、「總之,政府只識搵弱勢社群開刀,如果有錢,邊個想睇政府醫院,等3個鐘,睇幾分鐘」、「減少畀藥嘅分量,即係覆診次數要多咗,病人負擔貴咗,但係醫院嘅工作亦都增加,提高收費就可以啦,唔使減少藥量,每次覆診都要請假,咁搞唔掂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