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失智症/症狀/ 專家/習慣/保護大腦/認知退化】綜合日媒報道,失智症(認知障礙症)指大腦海馬體退化,導致無法將新的資訊儲存在腦袋,以致無法記著近期發生的事。
「手機失智症」則相反,是因為接收過量資訊,令腦袋像塞滿雜物的倉庫一樣,雖然儲存了資訊,卻想不起來,猶如打不開記憶的抽屜,導致想不起名字、詞窮、反應變慢等狀況。
有專家指出,可以用一個簡單例子檢視是否有手機失智症危機,他表示「是否還記得前天晚餐吃了甚麼?如果一時想不起來,就有可能患有手機失智症」。
手機失智症10大症狀
針對這個現象,奧村記憶診所理事長奧村步就提出「手機失智症危險度檢查表」,並列出10大症狀:
- 手機不在身邊就會感到焦慮
- 去廁所或洗澡也要帶著手機
- 沒有手機會睡不著
- 總覺得聽到手機通知聲
- 經常叫不出人名、物名
- 想不到適合的回答
- 做事效率變差
- 心事太多
- 容易擔心
- 睡眠不足
養成5個習慣保護大腦免認知退化
醫生提醒,如果中了好幾項,就要提高警覺。醫生又表示,練習用紙筆記錄、主動輸出資訊,是保護大腦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智能手機用家最好也養成記錄的習慣,以降低認知退化風險。
醫生表示,「手機失智症」真正的關鍵在於使用習慣,只要能有意識地挑選資訊、設定使用時間,手機其實是很好的工具;但如長期無意識玩手機,腦內就會像「資訊垃圾屋」一樣混亂,最終造成記憶提取困難,甚至影響日常表現。腦神經內科醫生內野勝行表示,大腦的前額葉負責掌管計劃和執行能力,因此當連邊煮飯邊洗碗這類簡單的多工任務,都開始不順利,就是警訊。
醫生建議每天花點時間遠離熒幕,如不看手機去散步、體驗露營、浸溫泉和午睡,進行「數位排毒」,特別是在中午小睡一下讓腦袋重整,最好控制在1小時內,避免影響晚上的睡眠。
專家提醒,想讓大腦分泌快樂物質「多巴胺」,不是只有玩手機這個選項,可以選擇讓自己真正感興趣且能設定結束時間的內容觀看,也可以設定計時器,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手機成癮。
【延伸閱讀】
淘寶好物 | 港女幾十蚊淘手機電池自行更換 大讚慳錢有成功感 網民憂爆炸:放定一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