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夢/噩夢/死亡風險/失智機率/夢境/器官病變/心血管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發文,指常發惡夢可能是身體、尤其大腦發出的緊急求救訊號。
常發惡夢死亡風險增3倍
他引述近期發表於歐洲神經病學學會(EAN)2025年大會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指出頻繁的惡夢與生物老化顯著加速及過早死亡風險增加3倍以上有關。
這項由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團隊進行的研究,分析超過18.3萬名介乎26至86歲的成年人數據,追蹤期間長達1.5至19年,結果發現:
- 每周發惡夢的人,在70歲前死亡的風險比從不或極少發惡夢者高3倍多。
- 惡夢的頻率在預測早逝可能性方面,比吸煙、肥胖、不良飲食或缺乏運動更精準。
失智機率增120%
此外,《柳葉刀·電子臨床醫學》期刊在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
- 每周1次或以上惡夢,中年認知能力下降風險增加近3倍
- 老年罹患認知障礙症可能性增加120%
- 每周發惡夢的老年男性,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是從不發惡夢者的5倍;而女性風險僅上升41%。
這些驚人的發現,暗示頻繁惡夢可能是認知障礙症最早期信號之一,甚至可能早在明顯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下降數年甚至數十年前就已出現。
3種夢境預示身體問題
他表示,除了普遍的健康風險和認知障礙症預警,有些特定內容的惡夢,也可能是身體向發出的「求救信號」。當身體潛藏某些問題時,夢境往往會率先給出提示。如經常發以下3種夢就要小心:
1. 夢到溺水、窒息:警惕睡眠窒息症
如在夢中經常感覺被困水中無法呼吸,或被東西勒頸、喘不過氣,很可能是上氣道反覆塌陷、堵住氣流通路導致的呼吸暫停,即睡眠窒息症在作祟。
如在睡夢中經常出現溺水、窒息,伴隨斷續的鼾聲、反覆出現的呼吸暫停,務必及時就醫檢查。這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長期更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健康問題。
2. 夢到被追趕,想跑卻跑不動:警惕心血管問題
如在夢中被人或動物瘋狂追趕,拚命想逃跑,雙腿卻像灌鉛一樣沉重,怎麼也跑不動,從惡夢中驚醒後,還伴隨心慌、出汗等症狀,很可能意味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當心臟泵血能力減弱,尤其在夜間進入睡眠後,心臟工作強度下降,會明顯影響大腦供血。大腦缺氧或供血不足時,容易產生與體力相關的惡夢,警示心臟可能出問題。
3. 夢到身上某個器官被拍打或刺痛:警惕相應病變
如夢到身體某個部位被重重拍打,或被尖銳物體刺中,甚至發生意外,醒來時還會感覺該處隱隱作痛,可能是體內該器官存在潛在病變的信號。
在臨床上,一些腦腫瘤、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經常會夢到頭部被敲打,這種夢境可能是一種身體的「預警系統」,當某個器官出現問題時,會以夢境的方式反映出來。
3大方法擺脫惡夢
如想擺脫惡夢困擾,研究人員建議一些簡單的方法,例如:
- 避免觀看恐怖電影
- 積極治療焦慮等心理疾病
- 目前已有相關藥物被證實可有效減少惡夢發生,這些藥物在某些研究中還顯示出減少與阿茲海默症相關蛋白質(如β-澱粉樣蛋白)沉積的潛力。
【延伸閱讀】
日本地震|潘紹聰專訪泰國女預言師Plai師傅 預測7月會發生 再預言存恐怖變數:災難一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