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隱藏7.5級地震危機 沉寂425年濱海斷裂帶積累百年能量 學者警告香港或現三重災難

大灣區隱藏7.5級地震危機 沉寂425年濱海斷裂帶積累百年能量 學者警告香港或現三重災難

【地震危機/大灣區地震/粤港澳大灣區地震/香港地震/濱海斷裂帶/大灣區地震空區】相比日本、台灣等地,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一向被視為地震風險低區域。然而,最新研究顯示,大灣區對開海域潛伏一個超過425年「沉寂期」的海底斷層——濱海斷裂帶(LFZ),若能量集中釋放,或引發7.0至7.5級強震,甚至引發海嘯,甚至會威脅香港。

濱海斷裂帶特徵:大灣區最活躍斷層之一

中山大學、聖地亞哥大學、汕頭大學及中國科學院等團隊發表研究,揭示濱海斷裂帶的多項關鍵特徵:
🔴位置:位於南海北部大陸邊緣,華南—南海板塊交界。
🟠結構:由一條高角度主正斷層及多條次級斷層組成,主斷層走向東北,傾向東南。
🟡累計位移:主斷層最大累計約1.8公里;東段2.6公里,中段2.0~2.2公里,西段1.2~1.7公里。
🟢地震紀錄:最近一次明確斷層活動在約一萬年前;而在過去400多年,區域曾發生多次7級以上大地震,最強達8級,最近一次為1918年的M7.25強震。

大灣區地震風險:沉寂425年能量或再爆發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濱海斷裂帶已沉寂超過425年,形成人稱的「地震空區」。風險分析顯示:
🔴 潛在地震規模:M7.0~7.5;在極端條件下或達M8級。
🟠 斷層破裂方式:可能是單一大型斷裂,亦可能是多段串聯破裂。
🟡 海嘯風險:若發生M7.5級海底地震,估算可引發香港外海1米高海嘯,而內灣(如維港、吐露港)或達2米以上,對沿岸構成威脅。
🟢 人口與基建風險:大灣區及珠江口人口超過7,000萬,若遇強震與海嘯,將對交通、電力、通訊、港口等基建造成嚴重衝擊。

若香港遇上7.5級海底地震,會有多大影響?

由於濱海斷裂帶距離香港僅約60公里:
🔴 震感明顯:若發生M7級以上地震,高樓、填海區域或軟弱地基將感受強烈震動。
🟠 海嘯衝擊:內灣如維多利亞港、吐露港等低窪區,有機會出現2米高海嘯,威脅港口及沿岸設施。
🟡 城市風險:若強震屬破壞性,可能波及香港及大灣區的交通、供電、通訊、工業系統,引發次生災害。


【延伸閱讀】

日本地震|日本內閣府發表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最新撤離計劃「巨大地震警戒」威脅下 52萬人需提前一周避難

日本內閣府AI動畫模擬富士山噴發 10厘米厚火山灰襲東京/全國停擺/清理工作為311地震10倍

全球地震|2025全球90次6級以上地震 專家警告:全球進入新地震活躍期 未來8級地震更頻繁發生

網民預想香港地震去邊度避難?港九新界邊區最危險?香港一地標超堅固/建議要避開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