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食物 | 薯仔發芽照食恐中毒 8種食物發芽可照食 呢款食物發芽抗癌保護心血管效果更佳

發芽食物 | 薯仔發芽照食恐中毒 8種食物發芽可照食 呢款食物發芽抗癌保護心血管效果更佳

【發芽/馬鈴薯/薯仔/中毒】為免浪費,部分人只把馬鈴薯發芽部分去除就照吃,恐怕會造成中毒。但原來有些食物即使發芽都可以照食,甚至對健康有益。

馬鈴薯發芽產生大量茄鹼可致中毒

台灣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陳泰源解釋,馬鈴薯產生的配醣生物鹼,主要成分是龍葵鹼(α-Solanine)和卡茄鹼(α-Chaconine),統稱「茄鹼」,是一種天然毒素、不溶於水,且裂解溫度高達190至285℃的物質,是一種植物的自我保護機制。這類茄鹼在生長階段、尤其發芽時會大量產生,是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抵禦害蟲、動物和病菌侵襲的重要防禦機制。

據臨床研究顯示,人體攝取過多茄鹼會造成神經中毒性病症,症狀包含噁心、腹瀉、神經失調,甚至出現幻覺現象,其中幼童、孕婦、長者屬高風險族群。  

馬鈴薯存放2大貼士

陳泰源指出,多數民眾認為只要將發芽處(芽點)去除,就能解除可能造成的中毒危害,但事實是只要發芽,整個馬鈴薯的茄鹼量會以5至6倍量增長。他建議最好的儲存方式是讓馬鈴薯保持在涼爽、陰暗的地方,常溫存放時以紙袋戳洞取代膠袋,以降低呼吸速率、延緩發芽;馬鈴薯只要發芽,就應避免食用。台灣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亦曾提醒,馬鈴薯發芽會產生有毒的龍葵鹼,不可吃用。

8種食物發芽可照吃

另一方面,有8款食物如出現發芽,仍可放心吃用(盡快),部分更有健康益處。 

1. 花生:正常發芽仍可食用,但發霉的花生會產生黃麴毒素,務必避免。

台灣營養師顏瑜萱亦曾表示,花生芽有「萬壽果芽」的美名,因其中富含硒元素和白藜蘆醇,在所有豆芽中,花生芽含有最高量的多酚物質,且具有最強的抗氧化能力。有研究發現,花生芽以乾燥重量計算的白藜蘆醇含量,甚至可達紅酒的10至100倍,具抗氧化、去除自由基、抗發炎和調節荷爾蒙的潛力,可當生菜食用,也可使用微波方式烹調,最能保留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2. 紅蘿蔔: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營養價值會降低、且口感、風味不佳。

3. 蒜頭: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營養價值會降低、且口感、風味不佳。

《農業與食物化學》期刊研究發現,發芽5天的大蒜精,抗氧化活動最高,新鮮大蒜精的抗氧化活動反而較低。發芽蒜頭強化生蒜頭抗發炎、提高免疫力、保護心血管健康的能力。

台灣營養師錢立新也表示,發芽大蒜的抗氧化物含量比新鮮大蒜高,在發芽第5天達到最大值,具更好的抗癌和抗衰老效果。另外,蒜苗的膳食纖維、維他命C、胡蘿蔔素含量更高。

4. 芋頭: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營養價值會降低、且口感、風味不佳。

5. 糙米: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營養價值會降低、且口感、風味不佳。

顏瑜萱指出,因糙米中的酵素作用,使發芽糙米更有營養,當中所含的維他命K、必需胺基酸、膳食纖維均高於白米和糙米,特別是具生物活性的GABA,約是糙米的3倍。此外,當中的維他命B1也分別是白米和糙米的1.5倍和1.3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發芽糙米具調節血壓、降低膽固醇和改善肥胖的生理作用。

她指可選購市面上有機認證的糙米,在家DIY進行催芽。先把新鮮糙米清洗後浸泡3小時,再以暖水(<42度)清洗,之後放入用42度水溫浸過的紗布中,置於電飯煲約15小時,就可以得到長出0.05至0.1厘米芽體的發芽糙米囉。浸泡催芽過的糙米,因為吸收水分,口感較為柔軟、易入口。

6. 黃豆:顏瑜萱指黃豆在發芽過程中,蛋白質和纖維量提高,適合茹素者補充蛋白質外,當中的維他命、礦物質和植化素也因發芽增加,並且產生維他命C。黃豆芽也是飲豆漿會脹氣的救星,發芽黃豆因當中會造成脹氣的寡醣部分會被分解。

7. 蕃薯: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營養價值會降低、且口感、風味不佳。

8. 薑: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營養價值會降低、且口感、風味不佳。

【延伸閱讀】

七種會發芽的食物 誤食會中毒?

隔夜餸 | 翻熱食物營養流失易食物中毒 3類隔夜餸恐誘癌忌加熱進食

水果發霉 | 可削走發霉部分照食? 毒素早滲入恐慢性中毒 4種水果高危可致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