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生雞肉/生肉/細菌/腹瀉/脫水/專家/安全/血水】很多人習慣在料理雞肉前以清水沖洗再下鍋,然而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曾將「清洗生肉」列為10大危險飲食行為之一,強調這種做法反而會造成細菌擴散,導致廚房其他食材受到污染。
台灣食藥署亦曾警告,生雞肉表面容易附有沙門氏桿菌,若以清水沖洗,細菌會隨水氣噴濺到水槽、流理台、廚房各處甚至料理者身上,造成更嚴重的交叉污染,誤食恐出現腹瀉、發熱、腹部絞痛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嚴重會引發脫水,嬰幼兒、長者和免疫力低者更可能引發菌血症併發症。
安全清洗生雞肉做法
食藥署表示,最安全的做法是將生雞肉直接放在水中汆燙再進行料理,下廚時最好培養生食、熟食分開的習慣,並建議在處理家禽前後,使用溫熱肥皂水洗手20秒,切割生食、熟食的菜刀、砧板應該分開使用,避免細菌殘留污染其他食物。
此外,台灣「無毒教母」譚敦慈曾分享,如擔心生雞肉血水髒,建議買回家後直接放在凍水浸泡,開火慢慢煮滾,不要煮好熱水後再放生肉進鍋,因為肉是蛋白質,遇熱會凝固,血水就會聚集在肉裡面,吃起來腥味會很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