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蘋果/血糖/發炎/血管/醫生/生果/果皮】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在Facebook發文,指蘋果皮、提子籽、柑橘皮、櫻桃梗,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其實富含一種叫酚酸(phenolic acids)的天然植化素。
他引述國際研究指,果皮裡的酚酸,能幫助穩定血糖、降血壓、抗發炎、減少脂肪堆積,有機會逆轉代謝症候群。
果皮降血糖、抗發炎、護血管
近年國際期刊亦提到,這些來自水果副產物的酚酸,在體內會幫助調節血糖(如減少糖分吸收、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抑制脂肪堆積、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自由基造成的傷害,甚至能活化抗氧化酵素(如SOD、CAT、GPx)。
他舉例指蘋果皮裡的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可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血糖;柑橘皮裡的阿魏酸(ferulic acid)可對抗發炎、幫助血管放鬆、穩定血壓;提子籽中的沒食子酸(gallic acid)則有強力的抗氧化作用。
建議果皮3大食法
他建議在早上喝果昔,連果皮一起打,如蘋果連皮、紅蘿蔔連皮、整粒提子一起打,再加1匙堅果粉或乳酪,不但口感好,還能一併攝取酚酸和膳食纖維。
另外亦可泡茶,把吃完的檸檬皮、橙皮、櫻桃梗、曬乾蘋果皮,泡熱水當果皮茶喝,味道清香又不苦澀,尤其冬天暖胃又安心。
至於剩下的果渣,可以加一點麵粉、燕麥、肉桂粉,造成簡單的「果渣能量餅」,放入焗爐焗一焗即可。
【延伸閱讀】
蘋果 | 日吃一個蘋果改善咳嗽護肺防8種癌症🍎 呢個部分營養更多保護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