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吃晚餐2大壞習慣長期傷胃 胃癌機率恐增7.4倍一類人高危 4招降低胃癌風險晚飯分2次食?

胃癌 | 吃晚餐2大壞習慣長期傷胃 胃癌機率恐增7.4倍一類人高危 4招降低胃癌風險晚飯分2次食?

【胃癌/晚餐/壞習慣/傷胃/機率/風險/晚飯】台灣腸胃科醫生鄭泓志在Facebook發文,指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應酬頻繁,晚餐往往拖到很遲才吃,甚至吃飽後沒多久就直接躺平睡覺。然而,已有醫學研究發現,這樣的習慣可能大大增加胃癌風險。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大壞習慣增加胃癌風險

他引述國際醫學期刊《Medicine (Baltimore)》曾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吃完晚餐多久睡覺、吃完有否動一動,其實都會影響胃癌的發生機率:​

  • 晚餐後不到3小時就入睡,胃癌風險明顯上升,而且時間越短,風險越高。
  • 吃完不動,風險再翻倍,沒散步的人,比有飯後散步習慣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高出近3倍。
  • 如晚餐吃得晚又沒散步,風險最高,這類人比「早點吃飯+有散步」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高出7.4倍。​

這項研究證實,「延長晚餐與就寢的間隔時間」與「養成飯後散步習慣」,可能降低胃癌風險,特別是55歲以上人士。

研究亦說明這樣的生活習慣會透過以下3大機制,長期損傷胃部健康:​

1. 胃排空變慢,食物長時間滯留,刺激胃黏膜胃

在晚餐後仍需時間消化食物,若過快躺下會導致胃排空減慢,增加胃部壓力。未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會刺激胃黏膜,增加慢性發炎與細胞變異的風險。

​2. 造成胃食道逆流(GERD)

吃完馬上躺平,胃酸更容易流回食道,造成胃食道逆流(GERD)。長期的胃酸刺激,可能讓食道下端的細胞發生變異,增加賁門腺癌(GCA)的風險。

​3. 影響胃內細菌環境

消化變慢會影響胃內菌群,讓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的繁殖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癌因子,這種細菌會持續刺激胃壁,引發慢性發炎,進而提高癌變風險。 而晚餐後散步的保護機制,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排空,減少胃酸逆流和細菌增生,降低長期發炎對胃的傷害。​

4招降低胃癌風險

他提出以下4個簡單的生活建議,幫助降低胃癌風險:

1. ​ 晚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晚上8時

這樣胃就有足夠時間來完成消化。如果工作繁忙,可以把晚餐拆成2次進食:下午5時先吃一部分,晚上8時前再補充一點輕食(如水果、乳酪、堅果)。

2. 睡前3小時內避免進食

尤其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降低胃部負擔。如果晚餐吃得晚,可以適當延後睡眠時間,讓胃有足夠時間完成消化。

3. 飯後最少要散步10分鐘

讓胃有機會消化食物。如果沒時間散步,也可以選擇站立或做簡單的家務,避免馬上坐著或躺下。

4. 定期接受檢查

如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或胃食道逆流等問題的人,建議定期檢查胃鏡及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如出現持續胃痛、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症狀,應盡早尋求腸胃科醫生協助,以提供最適合的治療與建議。​

【延伸閱讀】

胃癌 | 40歲女忽視一個身體警號 患第三期胃癌 醫生:90%患者都有同一情況

胃癌 | 25歲女網紅患末期胃癌切全胃 確診1年病逝 生前吐5大壞習慣積病:清醒時間越來越少

胃癌 | 7旬婦不煙不酒無家族病史確診胃癌 醫生揭2大壞習慣埋病根 孫兒每次上去食飯都肚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