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習慣/癌細胞/潛伏期/中醫/常見/睡覺/關燈/高危/刷牙/癌症/生活】台灣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在Facebook發文,指醫學研究已明確指出,多數癌症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少數遺傳因素,生活環境、飲食和其他不良癌症的形成,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潛伏期可長達10至20年。
他指在這段時間內,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定期運動和遠離致癌因素,能有效降低患癌機率。相反,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及飲食不均衡,則有增加患癌風險的可能性,看似無害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潛在癌症的風險逐漸升高。
![]()
11大常見致癌習慣
1. 食用過量甜食及鹽分
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
2. 久坐不動
建議每坐30分鐘起來伸展活動,並避免長時間久坐。
3. 吃過量加工紅肉
加工肉品與紅肉的高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密切相關,應適度減少豬、羊、牛等紅肉的攝取,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同時多吃天然蔬果。
4. 長時間接觸甲醛
甲醛是一種已被證實致癌的化學物質,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此外,學齡前兒童更容易造成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現狀況。建議裝修可選擇通過安全測試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
5. 忽略口腔清潔
最近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風險。因此建議每天固定刷牙、漱口,是重要的預防步驟。
6. 頻繁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患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CT)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檢查。
7. 睡覺時沒有關燈
據《Cancer》癌症期刊上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下,可能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建議入睡時應保持環境黑暗。另外《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會增加變胖的機會,而肥胖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因此建議入睡時把燈光關閉。
8. 喜歡吃燒烤食物
過度烤焦的肉類脂肪和蛋白質會產生危險的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食物經過高溫烹煮,也會出現不宜過量的丙烯醯胺。因此建議避免食用過度焦黑的食物,並攝取富含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以降低致癌風險。
9. 塑膠微粒的危害
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及購買合成纖維衣料製品,以免洗滌時增加環境塑膠微粒,選擇使用不含塑膠微粒的化妝品或個人清潔產品,如空氣品質不佳、懸浮微粒較高,可佩戴防霾口罩或防粉塵口罩防範。
10. 愛喝熱湯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義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就能修復。但若不停反覆傷害,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在飲用熱湯、熱飲前先放涼,避免黏膜受損。
11. 抽煙與飲酒
是口腔癌的高風險因子。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微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良,讓牙周組織的修復力下降、牙菌斑更容易增生。
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醛同樣為第一類致癌物,若體內缺乏代謝乙醛的酵素,將導致乙醛累積,提高致癌風險。
![]()
【延伸閱讀】
防癌蔬菜 | 10大抗癌蔬菜排行榜 紅蘿蔔只排最尾 冠軍蔬菜一種吃法熱量減半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