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隱性高血壓/心血管】綜合台媒報道,台中市一名36歲的簡姓男子從求學時期開始,每當壓力大、捱夜,就會有心悸、臉潮紅的症狀,感覺有股熱氣從體內往上衝,心跳亦可能飆到每分鐘130下,直至進入社會工作也照舊如此。
確診隱性高血壓
對此,簡男稱症狀發生時身體相當不舒服,但到處求醫都找不到病因,在醫院量血壓皆為正常,但日常血壓卻飆到150/100mmHg,直至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電生理科鍾偉信醫生求診,才確診「隱性高血壓」。
更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鍾偉信指出,高血壓是為人熟悉的「三高」疾病之一,大多數病人診斷高血壓,是藉由診間血壓計或居家血壓計測量,但與大多數高血壓相反,在亞洲族群中約有10%至20%病人具「隱性高血壓」(Mask Hypertension),即病人在醫院量的血壓皆為正常,卻在平日生活中呈現高血壓。這種高血壓讓病人誤以為沒有高血壓而疏忽治療,長期可能比一般高血壓更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鍾偉信表示,研究發現隱性高血壓可能與情緒壓力、工作環境和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有關,目前治療方式與一般高血壓相似,包括血管張力素抑制劑、鈣離子阻斷劑、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和利尿劑。
接受一種治療法康復
然而這些藥物對於年輕病人可能帶來副作用,且多數無法直接調節交感神經的活性。因此現今也有「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利用心導管微創技術將電燒導管放入腎動脈內,以射頻消融來降低交感神經活性,該手術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具有較少副作用。術後2個月簡男的血壓已回復標準值。
4大方法自測隱性高血壓
鍾偉信指出,隱性高血壓病人常在醫院測得正常血壓,但日常生活中可能有頻繁的頭暈、疲勞、心悸、臉潮紅等症狀,建議可透過以下方式自我檢測:
1. 使用居家血壓計
每天固定時間測量血壓,尤其在壓力大、情緒波動時。
2. 監測身體狀況
留意是否有不明原因的頭痛、心悸或胸悶,並記錄發作時間。
3. 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
可向醫生諮詢是否需要透過攜帶式血壓計記錄全日血壓變化。
4. 定期健康檢查
即使在醫院血壓正常,也應定期覆診,確保血壓穩定。
【延伸閱讀】
🩸從血液狀態看出你是長命、短命!你是「長命血」定「短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