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飲品/飲料/無糖/茶/降血壓】台灣營養師薛曉晶在Facebook發文,指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吃太鹹、不喝酒,血壓就能控制得好,但事實上「甜」比「鹹」更容易讓血壓飆高。
含糖飲料為何會影響血壓?
薛曉晶引述《AJCN》2015年的研究,顯示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高血壓風險增加12%,而每多喝1杯,風險會再增加8.2%。她解釋含糖飲料會影響腎臟排鈉功能,導致體內鈉滯留,血壓升高。過多的糖分會讓胰島素阻抗增加,間接影響血管彈性,使血壓更難控制。果糖亦會促進尿酸生成,尿酸過高與高血壓息息相關。
3大高血壓飲料陷阱
1. 酸梅湯
薛曉晶指在酸梅的製作過程中,很多都會先用鹽醃漬,再加糖調味,因此鈉含量與糖分都可能偏高。據《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在2015年的研究顯示,每周飲用超過2.3杯含糖碳酸飲料或高鈉飲品,與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而這在女性與肥胖族群中特別明顯。
如果真的想喝酸梅湯,建議自己DIY,選擇無鹽醃漬的梅子,再搭配少量蜂蜜調味,會比外面買的健康。
2. 無糖茶(包裝)
很多市售的無糖茶飲標榜「無糖」,但其實可能含有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蔗糖素),這些成分可能會影響腸道菌群,間接影響胰島素敏感性與血壓調節。據《Archiv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在2016年的研究顯示,人工代糖飲料(ASBs)與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長期喝這類飲料,血壓反而可能變得更難控制。
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泡茶,選擇真正的無糖茶葉來沖泡,才是最健康的選擇。
3. 運動飲料
運動飲料的鈉含量與糖分都比想像中高,除非是長時間劇烈運動、流汗過多,或因腹瀉造成電解質失衡,才需要補充這類飲品。據《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在2014年的研究顯示,含糖飲料攝取增加與收縮壓與舒張壓升高相關,因此,如只是輕度運動,只要補充水分就足夠。
如經常喝含糖飲料,卻有以下這些狀況,就應該注意:
- 明明沒吃太鹹,血壓還是降不下來
- 容易頭暈、疲倦,覺得精神不濟
- 以為喝的飲料很健康,卻沒發現裡面藏了大量糖分
3種飲料助降血壓
1. 黑豆水
天然高鉀,有助鈉的代謝,降低血壓。據《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鉀飲食有助降低血壓,因為鉀離子能幫助體內鈉的排泄,減少水腫與血壓上升的風險。
做法:
- 黑豆1杯,洗淨、乾炒
- 熱水1,000mL,浸泡4小時或燜煮30分鐘
2. 暖水+檸檬片
維他命C幫助血管健康,促進血壓穩定。據《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在2023年的研究顯示,維他命C可幫助減少動脈僵硬、促進血管擴張,進而降低血壓。
3. 自己泡的無糖綠茶
富含抗氧化物,有助降低血壓。據《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在2020年的研究顯示,綠茶含有兒茶素(Catechins),這是一種強效抗氧化物,能幫助放鬆血管、減少血壓波動。建議每天2至3杯無糖綠茶,但不要過量,以免影響睡眠。
【延伸閱讀】
素食健康 | 長期吃素缺營養 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生教茹素5招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