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飲食/生活/習慣/血脂/食物】台灣心臟內科醫生陳冠任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中表示,有一名39歲來自美國旅居台灣的男患者,來台抽血檢查後,發現總膽固醇為272mg/dL(標準值為200mg/dL以下)、三酸甘油酯205mg/dL(標準值25mg/dL至150mg/dL),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187mg/dL(標準值130mg/dL以下),已達到需要服藥的程度。
陳冠任指出,該患者在「痛定思痛」後,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並從飲食和生活習慣開始改變:
- 每日固定運動(慢跑和桌球)
- 幾乎不吃紅肉(豬肉、牛肉)
- 增加魚肉、魚湯攝取(湯裡熬煮洋蔥)
- 大量食用洋蔥和木耳
- 晚餐減量,早、午餐吃6、7分飽即止
1個月後,該患者的抽血報告有大轉變,總膽固醇降至161、三酸甘油酯降至5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至90。
陳冠任表示,多吃白肉、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生菜、高麗菜、椰菜花、白蘿蔔、羽衣甘藍等,可幫助降低血管栓塞硬化,番茄和木耳都能有效降膽固醇。油脂的攝取應以橄欖油、芥花籽油、芥菜油等植物性油脂為主,但特別提醒椰子油並不適合,因其飽和脂肪酸較多,屬於會凝固的油脂,對心血管易有危害。
【延伸閱讀】
雞蛋 | 吃蛋增膽固醇? 一日食X隻最安全 專家警告別吃2款蛋不利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