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癌症/癌王/黃疸/大便/小便/尿液/糞便/排便】台灣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Facebook發文,指有一名60歲的婦人最近一周胃部附近不適,覺得有脹氣感和胃酸感,而且最近大便呈灰白色, 尿液則是深橙色,不過食慾正常、沒有體重下降,也沒有發燒、肚痛或腰背痛。
確診胰臟癌
對此,林相宏認為該女患者出現無痛性黃疸,高度懷疑是膽道被腫瘤阻塞所致,馬上為她進行超聲波檢查,發現整個膽道都塞住,膽囊也腫得個水球一樣,最後在胰臟頭部發現一個1.5厘米的腫瘤,高度懷疑是胰臟癌引起的黃疸現象,抽血胰臟癌指標CA199也高達正常的10倍以上460U/ml(正常<37),馬上進行手術評估。
膽道阻塞2大原因
他解釋當膽汁被阻塞時,體內黃疸指標超標,就會呈現黃疸現象,最典型的是眼白發黃 、尿液發黃,最後就是整個皮膚臉色發黃。最常見的原因是膽結石塞住,不過因為石頭一般阻塞都是突發性,所以病患都會感到突然的腹痛、噁心甚至發燒,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膽道炎或膽囊炎,處理上比較簡單,想辦法拿出石頭、抗生素處理就會好。
至於另一大類是腫瘤所導致的膽道阻塞,有可能是胰臟癌、膽道癌、壺腹癌、十二指腸癌 引起,因腫瘤的阻塞不是一日造成,而是循序漸進,所以病患不會感到突發的疼痛,有時甚至無感,直到臉色發黃才發現,這就是最危險的現象。
因此,林相宏提醒要隨時注意排尿、排便的顏色,因小便和大便的顏色,時刻反映身體的狀況。
胰臟癌成因
據香港港安醫院資訊,在大部分個案中,胰臟癌指的是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由胰臟細胞變異增生而形成。醫學界目前仍未能肯定此病的成因,暫時已知的一些風險因素有:
- 大部分患者發病時已達65歲以上
- 男性病人比女性較多
- 黑人患病率較高
- 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為不吸煙者的約兩至三倍
- 糖尿病人患上胰臟癌的風險較其他人為高
- 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
- 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或染料
- 超重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慢性胰臟炎
- 遺傳性胰臟炎
胰臟癌病徵
胰臟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到發病後期,患者可能出現下列情況:
- 上腹部疼痛
- 上腹部出現硬塊
- 體重急降
- 食慾不振
- 噁心
- 嘔吐
- 消化不良
- 腹脹
- 黃疸
- 皮膚搔癢
- 大便呈陶土色
- 腹水
當察覺到這些症狀時,癌細胞可能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或淋巴。
【延伸閱讀】
胰臟癌 | 女子體重無明顯變化 確診「沉默癌王」 醫生:90%胰臟癌患者都有一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