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抗癌/蔬菜/雌雄/保存/煮法/營養】台灣農糧署曾在Facebook發帖, 分享處理和料理蘆筍的訣竅,以防止營養流失。
農糧署指台灣常見的蘆筍有2種:
- 綠蘆筍:味道清甜,富含水分,適合清炒
- 白蘆筍:口感軟嫩,甜度較高,適合水煮
兩者皆含纖維質、維生素A、B群、C、鉀、葉酸、天門冬胺酸等營養,料理時注意2點:
1. 汆燙別太久
水滾後汆燙約90秒撈出來冰鎮,減少營養流失。
2. 加點油料理
加入麻油、橄欖油等,有助吸收所含維生素A。
清炒可搭配甜椒、菇類或海鮮快炒,使用綠蘆筍最適合;涼拌則推薦用白蘆筍,搭配麻油、芝麻醬或荷蘭醬都很適合。
/public/article/content/202505/75de7a53-0494-4c4b-8d20-84204fe845d8.png)
蘆筍有分雌雄?
雌株通常較高大,但發莖數較少,嫩莖產量也較低;雄株蘆筍雖較低矮,但因不結果,故發莖數多,產量較高,農民通常從開花後的花瓣顏色做分別。
怎樣揀選靚蘆筍?
如蘆筍採收時筍尖呈飽滿抱合狀,口感鮮甜而軟嫩;若採收過遲或已存放多日,頂端會逐漸出現間隙及分枝,口感會變得紮實硬脆、帶纖維感。
蘆筍存放方法
因蘆筍採收後仍會持續生長,購買後若未立即料理,建議以沾濕的廚房紙平鋪於直形容器內,並以直立方式放置蘆筍,冷藏可保鮮約2至3日。
蘆筍為「抗癌蔬菜之王」
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醫生張瑜芹曾表示,蘆筍有「抗癌蔬菜之王」的美譽,熱量低,營養價值高,富含抗氧化劑,幫助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進而降低患癌風險。而其所含的云香素有助抑制血小板凝聚,避免血管阻塞,預防腦出血。所含的葉酸則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是孕期重要的營養成分。
4類人少吃蘆筍
不過,蘆筍為高纖蔬果且富含鉀,腸胃潰瘍患者、需要低渣飲食者、痛風患者、腎功能障礙患者,不宜多吃。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