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吞嚥困難/糞便/發黑/壞習慣/一家三代/確診】綜合內媒報道,河南一名34歲的張姓男子,因無法吞嚥食物、糞便發黑且帶血絲就診,最終確診食道癌,而其祖父也是因為食道癌離世,其父母亦先後確診食道癌。
![]()
一家三代有2個飲食壞習慣
醫生經詢問後得知,原來張男一家經常吃熱燙的食物,因急著工作,剛出爐的飯菜沒有稍微放涼就馬上吃,且2、3分鐘內吃完,正因這個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一家三代都罹患食道癌。醫生提醒,經常吃攝氏60度以上的食物,會讓高溫反覆刺激食道,導致癌症機率大幅上升。
![]()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據本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訊,本港每年約有400宗食道癌新增個案,其中男性患食道癌的機會較女性高。與歐美等西方國家比較,食道癌在亞洲地區發病率明顯為高,估計與亞洲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食道癌風險因素
食道癌的成因至今並未有定論,但可能與以下風險因素有關:
- 年屆60歲或以上
- 男性
- 嗜酒
- 吸煙
- 肥胖愛吃醃製和煙燻食物
- 長期飲用滾燙飲料、湯品
- 少吃蔬果
- 胃酸倒流
- 某些罕見疾病(如食道運動遲緩)和遺傳性的基因突變(如PTEN和Peutz-Jeghers綜合症)
食道癌徵狀
大多數食道癌病人的首個徵狀為吞嚥逐漸變得困難,但病人可能並不察覺或會不自覺地改變進食習慣。由於無法正常進食,病人體重會下降,導致營養不良。當有吞嚥困難、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長期的胃部不適,應及早求醫。早期病人的徵狀包括:
- 難以吞嚥乾硬的固體食物
- 進食時胸腹不適及疼痛、食物滯留胸口引致不適
- 若腫瘤出現在食道上部(咽喉附近),病人會有咽喉不適感或吞嚥時感覺有異物
- 若腫瘤出現在食道中部(胸部附近),病人進食時覺胸骨後痛楚或背部不適
- 若腫瘤出現在食道下部(連接胃部的位置),病人進食後會有胸腹部脹悶
較後期病人的徵狀包括:
- 吞嚥困難的情況會加劇,逐漸只能進食半流質食物,最後可能連流質和口水也無法吞嚥
- 食道腫瘤擾亂正常胃部消化,患者感到噁心,甚至有嘔吐和食物逆流情況
- 進食後咳嗽
- 聲音變得沙啞
- 腫瘤擴散至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症狀(如頸部哽塊,骨痛,呼吸困難或右上腹脹痛)
【延伸閱讀】
食道癌 | 5旬男常腹痛頭暈 揭患三期食道癌 早期可無任何不適 末期存活率不到5% 留意6大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