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腫瘤科醫生/生活規律/不煙不煙/確診/肺癌/抗癌/病逝/患者/吸煙/高風險因素】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生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分享影片,指部分人以為不抽煙就不會患肺癌、肺癌是「老人病」等,他表示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
![]()
確診第三期肺腺癌
廖繼鼎透露,他的表妹是一名生活規律、不抽煙的初中老師,在42歲那年出現反覆咳嗽,起初以為是感冒,咳嗽持續數月後,被診斷出患有肺腺癌第三期,亦帶有ALK基因變異。
抗癌5年病逝
他形容表妹非常堅強,服用各種標靶藥,又接受化療、放射治療,期待能回到學校教書,惜最終不敵癌魔,並出現腦轉移,抗癌5年後於日前病逝。
5大高風險因素
廖繼鼎表示,肺癌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多項研究,肺癌在年輕人中亦不少見,尤其不吸煙的肺腺癌,9成肺癌女患者都是非吸煙者,且越來越常發生在30多歲、甚至20多歲的年輕人。他指肺癌背後是一整套複雜的風險因素,包括空氣污染、PM2.5、廚房油煙、失眠、家族基因。
接受檢查降肺癌死亡風險20%
廖繼鼎指接受早期篩檢、做低劑量電腦斷層,可發現肺癌早期病變。科學研究證實,高風險族群如有肺癌家族史、常接觸空氣污染環境者,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降低肺癌死亡風險20%。
肝癌成因
據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訊,肝癌患者以男性居多,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成因包括:
- 肝硬化
 - 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原因
 - 服用某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如發霉花生或其他食品產生的黃曲霉毒素)
 - 長期酗酒
 -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
 
肝癌常見徵狀
早期肝癌一般沒有任何病徵,其後出現的徵狀包括:
- 右上腹疼痛
 - 發燒
 - 皮膚及眼睛泛黃
 - 腹部腫脹
 - 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
 - 食慾不振
 - 噁心
 - 體重下降
 - 疲倦及虛弱
 
預防肝癌方法
- 減少飲酒
 - 接受乙型肝炎預防疫苗注射
 
【延伸閱讀】
肺癌 | 健身教練無咳或呼吸困難 手指唯一症狀確診肺癌 9成患者都有 簡單自測手指跡象